> 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谣言终结者
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首页

要闻

视频

政策发布与解读

基层动态

风险交流

科普在线

专题

谣言终结者
首页 >> 科普在线 >> 谣言终结者
科普脱口秀:专家解读“最让人头疼的谣言”
2020年09月29日 10:49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日前,在2020年全国科普日暨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百名专家百校行活动”上,来自全国多地的5位食品科技界的青年学者,作为“双百行动”的青年专家代表,在现场预告了他们将要开展的科普活动主题,他们以脱口秀的形式,向线上线下的观众道出了“最让人头疼的谣言”——食用微波炉加热的食品致癌?甲状腺疾病增加,碘盐惹的祸?豆浆不能跟酸奶等酸性食物同吃,相克?食用木薯粉中毒?食品添加剂不能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范大明:

  食用微波炉加热的食品致癌?——谣言

  有时候我们刷朋友圈,经常会发现有人给这样的文章点赞:“食用微波炉加热的食品致癌,13亿人看完都沉默了!”;还有这样的表达“你不知道的微波100种危害,国外官宣禁止使用微波炉,我家的微波炉已经扔了,你家的呢?”每次看到这种文章,我特别想知道到底谁在传播、谁在看这样的文章?结果一看点赞列表,我看到了以下一些人:二大爷、三姨、大姑父。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没想到我在食品领域做研究和推广多年,很可能连自己亲戚家的一台微波炉都保不住。谈到这儿,大家一定想问,那到底微波食品及微波炉是否安全?我想用两句话来解释:第一,微波的波长介于太阳光和广播信号之间,其波长和频率一定程度决定了它的安全性;第二,微波加热食品的原理是微观层面的“摩擦”生热,控制时间和温度是关键,如果您使用微波炉非要把食品加热焦了,当然会产生有害物质。总之,微波究竟是恶魔还是天使,取决于科研工作者对真理的逐步揭示、媒体的正确传播和消费者的理性认知。微波就像互联网一样,如能合理对待、科学使用,其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特点将会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提高生活品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

  甲状腺疾病增加,碘盐惹的祸?——谣言

  其实我比较头疼的谣言是来自于医生。因为医生本身是特别受人尊敬的、特别有公信力的职业,但是医生是看病的,不一定懂食品,当医生说到跟食品有关的时候,往往带有他自己职业上视角的误差,比如有的医生说自从盐变成碘盐之后,甲状腺疾病越来越多;再比如甲亢这样的疾病,我相信有很多朋友平时也能够看到类似的话。所以有很多人问我,我们还能不能吃碘盐?医生的观察没有问题,甲状腺疾病确实在增加,是不是碘盐呢?其实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没有考虑到:第一是诊断方法的进步,比如过去甲状腺疾病往往是触诊,就是用手摸,后来用了B超,所以检测手段非常灵敏,导致很多甲状腺疾病诊断出来。第二个更重要的原因,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在腾飞,我们国家有了经济实力之后,可以为人民谋福祉,有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新农合等等医保体系,过去看不起的病也能够到医院了,导致现在能够看到更多的疾病出现在三甲医院,每个科室都是人满隐患,所以看到现象是对的,但是结论是错的。如果你看到了一个跟食品有关的信息或者很惊悚的标题,最好能够请教一些真正懂食品、做食品的人。当然这个医生我搞不定她,因为这个医生是我妈。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张娜:

  豆浆不能跟酸奶等酸性食物同吃,相克?——谣言

  关于豆浆不能跟酸奶等酸性食物同吃,说它们是相克的说法。我梳理了一下,把食品界的谣言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超现实主义科幻型,这种谣言往往PS图片博人眼球。比如说多年之前说一些快餐店用到大量的鸡腿和鸡翅,说他们给鸡注射激素,从而一只鸡身上有八条鸡腿,八只鸡翅。第二种谣言的类型是透过现象狂想型。举一个例子,说方便食品之所以能够保存那么长的时间,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添加剂,人吃多了之后会变成木乃伊。第三种类型是最难辨认的,我把它称为基于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不讲理型,也就是今天我要说的豆浆和酸奶是相克的说法。这条谣言里他们说豆浆里含有大量蛋白质,当遇到酸奶等酸性食物的时候,蛋白质会变性、沉淀,从而不利于被人体消化。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胃液也是酸性的,就算没有酸奶等酸性食物,我们摄入豆浆之后,豆浆里的蛋白质在我们的胃里同样会出现变性。变性之后,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会被破坏,更加松散,这就更有利于它被蛋白酶所水解,从而使它的营养价值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陆柏益:

  食用木薯粉中毒?——谣言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影视剧里的食品安全谎言。大家都听说过很多烧脑的神剧,历史的改编剧,那些情节、那些剧情让人大跌眼镜,不忍直视,但是有关食品谣言却对产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甄嬛传》里第17集有一幕,温宜公主吃了马蹄羹以后就中毒吐奶生病了,太医当时诊断是因为在马蹄羹里加入了木薯粉,华妃就质疑是甄嬛派她的侍女在里面加入了木薯粉,所以中毒了。什么是木薯呢?木薯在北方不太会见到,在南方非常常见,特别是在海南、广东等地区,它在十八世纪传入中国,它是世界上第五大粮食作物。中国是目前进口木薯量最多的国家,木薯可以烹饪,可以做成食品,也可以加工成淀粉做成各种各样的糕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是木薯确实如在影剧里所说的,它跟大多数粮食作物一样,会含有微量有毒有害物质,比如生氰糖苷,但是在经过加热蒸煮以后,这些生氰糖苷有害物质都会消失殆尽,特别是温宜公主在剧中所吃的是木薯粉所做的羹,做成木薯粉,加工程度就很高了,再长时间蒸煮,里面生氰糖苷这一类物质便会消失。再者温宜公主在吃的时候也是少量吃,所以肯定不会出现中毒的事情。虽然我们作为观众可以一笑而过,无妨大雅,但是对产业影响非常巨大。木薯是长在贫瘠土地上,是非常好的扶贫产业,这样的食品谣言让消费者因为忌讳中毒所以不会去吃,对产业来说是灭顶之灾。所以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科学认知,科学饮食,能够助力乡村振兴,助力我们美好的生活。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王蓓:

  食品添加剂不能用?——谣言

  在我的日常生活当中总有一种说法让我很头疼。这种说法是——食品添加剂能不用就不用。我是陕西人,陕西爱吃面食,我妈妈在家做饭的时候都会语重心长地告诉我,面条一定要自己擀,食品添加剂能不用就不用;凉皮也要自己蒸,为什么呢?食品添加剂能不用就不用。我曾经非常庆幸她不会做醋,但是前几天我帮她清理手机内存的时候,我发现她最近手机搜索的内容是:如何在家自己做葡萄酒。当时我心理就咯噔一下,酒都有了,醋还远吗?所以大家永远不要低估中国妈妈的创造力和行动力!

  其实这两年随着我们国家食品添加剂相关的科普活动不断开展,食品添加剂相关的谣言也越来越少,但是在生活当中还是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说去学校门口买早点,早点摊门口挂着几个字“正宗无添加北京煎饼果子”。还有上课课间跟学生聊天,一个学生愁眉苦脸地说他很喜欢吃方便面,但他妈妈说将来他的身体肯定不会腐烂,会变成木乃伊。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背后都折射的是我们国家的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为什么必须要用还是存在一定疑问的,所以我们食品添加剂的科普依然任重而道远,从视食品添加剂为洪水猛兽转入了第二个阶段——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

风采人物
2021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
2020年上海食品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