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亚各国的食用燕窝为金丝燕筑巢时吐出并凝固的唾液,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国内自古被视为珍稀食材。随着燕窝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食用燕窝逐渐平民化。
根据已考证的情况,明代中后期王世懋的《闽部疏》是国内记载燕窝的最早文献;明末清初的汪昂和张璐分别在《本草备要》和《本经逢原》指出燕窝能补阴、化痰、止咳、使金水(肺和肾)相生,则是全球记载燕窝疗效的最早文献。近现代研究表明,燕窝含有极其丰富的唾液酸、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具有促进中枢系统发育、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燕窝的提取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强心、抗肿瘤、抗菌、增加骨强度等方面的研究。
燕窝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名贵中药和珍稀食品类,食用燕窝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唐代,时至今日在华人群体中食用燕窝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养生文化而世代相传。
顾名思义,燕窝是由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可用于筑造“食用燕窝”的金丝燕种类有:爪哇金丝燕及其亚种、大金丝燕及其亚种、白腹金丝燕和穴金丝燕等。此外,雨燕科雨燕属的白腰雨燕也可生产供人类食用的燕窝。
金丝燕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横跨印度洋西部至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上的群岛,中间越过南亚大陆、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其中,印度尼西亚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对燕屋的成功应用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燕窝输出国,其年产量占据全球产量的85%,其次是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依据燕窝不同的物理性状可以产生多种的分类形式,常见分类形式如下所示:根据生产方式分为屋燕和洞燕;根据颜色分为白燕、黄燕和血燕;根据品质分为官燕、毛燕和草燕;根据外形分为燕盏、燕条、燕角、燕碎、燕丝;根据商品形态分为干燕窝和燕窝制品等。
燕窝的主要成分有水溶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对促进人体活力起重要作用的必需氨基酸,同时含有特征物质—唾液酸。
食用燕窝中蛋白质含量在可食用动物及其制品中略低于鱼翅、墨鱼、海参等海产品,但远远高于肉类、鸡蛋等畜禽产品。所含氨基酸共 19 种,其中必需氨基酸 6 种,半必需氨基酸 5 种;所含无机元素超过 19 种,钙、镁、钠、钾、硫含量较高;所含有维生素有 A、B 族、C、D 共 4 类。食用燕窝单糖中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作为燕窝中的特征物质,其含量约占总糖含量的 9%,远高于其他食物。
食用燕窝药用历史悠久。据记载,燕窝可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同时在治疗肺结核、胃溃疡、肺出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古代医学对其药理的研究和论证相对匮乏,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现代科学研究逐渐弥补这一空缺。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燕窝有如下功效:(1)促进细胞裂殖;(2)促进免疫功能;(3)延缓衰老;(4)改善骨质和肤质;(5)提升脑力,延缓脑细胞衰老、减慢记忆力衰退的功能;(6)抵抗炎症;(7)降血压、抗辐射等其他生物学功效
唾液酸作为燕窝中的特征成分,经实验证实其生物学作用主要有一下3点:(1)作为标记物参与细胞生命周期的调控,使细胞膜外层带有唾液酸的细胞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屏蔽,从而与病原菌区分,不被免疫系统消灭;(2)作为细胞膜的营养素促进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再生,参与信息传递和神经传导;(3)作为受体与带有唾液酸酶的病原菌结合,阻止病原菌入侵。
尽管燕窝具有众多生理功效,但是燕窝的致敏性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儿童食用燕窝后可导致由Ig E(免疫球蛋白 E)介导的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出现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气喘等典型的Ⅰ型超敏症状。
采摘后的毛燕根据预定的产品形式进行不同工序的加工,从而得到市售的燕窝产品。主要包括采用基础加工技术(清洗、挑毛、定形)得到的食用燕窝;采用深加工技术(灭菌包装、营养保持、口味调配)得到的即食燕窝,以及采用生物加工技术(酶解、萃取、分离)制得的药品、化妆品等。
食用燕窝的价格高低部分取决于颜色和洁净度,颜色越白、杂质越少则售价越高,其中挑毛去杂质的工序人工成本最高,不少加工厂为节约成本使用化学品对燕窝进行漂白、增白、染色,或使用食品添加剂对燕窝进行补形、增重、贴碎,严重影响燕窝产业的发展前景,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目前在燕窝加工中,非法使用化学试剂或掺假使用食品添加剂进行染色的情况仍普遍存在。漂白、刷胶、补碎、锁水等方法也成为低价食用燕窝的行业潜规则,掺假原料包括动植物产品银耳、猪皮、血海藻,食品添加剂卡拉胶、瓜尔豆胶,化学试剂硫磺、过氧化氢、染色剂、护色剂、着色剂等。
目前数据显示,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的燕窝数量有增无减,我国市场中燕窝质量参差不齐。想要真正鉴别燕窝的质量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而消费者大多通过现场感官鉴别进行选购。对于日趋复杂的商品来源和层出不穷的掺假手法,感官鉴别的方法虽然是必要的手段、也的确可行,但是却未必是一种准确、到位的鉴别手段。
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燕窝的重量对其进行初步的判断。食用燕窝在东南亚已形成规模化产业链,通过正规渠道入境销售的食用燕窝重量相对稳定,多为 4-6 g,极少超过 7g,而绝大多数电商、微商出售的食用燕窝常接近或超过 10g,需仔细甄别是否存在刷胶、锁水、贴碎、粘座等情况。
总体而言,消费者选购时应以质量适中、颜色自然、纹理清晰为基本原则,避免选择个大、色艳、纹理难辨的燕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