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专家伴你行
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首页

要闻

视频

政策发布与解读

基层动态

风险交流

科普在线

专题

专家伴你行
首页 >> 科普在线 >> 专家伴你行
“胶囊宝宝”是用什么“炼成的”?
2021年09月28日 13:49 来源: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

  实话石说

  “实话石说”栏目,是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与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药学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浩强同志合作的安全用药科普专栏。早在2012年,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节目就曾经曝光过非法厂商用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来制作药用胶囊的“毒胶囊事件”,其重金属“铬”严重超标。

  该恶性事件导致有些人对胶囊壳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此外,有些人还担心胶囊在体内消化不了,于是乎,这些人就自行打开胶囊壳将包裹于其中的药物倒出来后用水送服。那么,胶囊壳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呢?胶囊在体内是否消化不了呢?将胶囊壳打开送服药物的做法是否可取呢?

  胶囊剂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药物剂型,约占了医生开具处方的20%左右。最早的胶囊是在1834年,由法国的药剂师F. Mothes利用明胶制备而成的。事实上,将药物制成胶囊可以达到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避免药物对于口腔及食管的刺激、保护药物的理化性质、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等目的。现今的胶囊一般分为两种,即硬明胶胶囊与软明胶胶囊。硬胶囊可以用于粉末、液体、半固体药物的填充,而软胶囊则一般用于液体和半固体的填充。

  明胶是由动物的皮、骨、筋腱中的胶原质经部分水解后,提取而得到的蛋白质制品,属于天然的高分子多肽聚合物,85%~90%为蛋白质,0.3%~2%为矿物质,9%~12%为水分,合格产品应不含任何非食用的添加剂,且在体内可以被消化。经典的胶囊壳主要是由明胶制成,但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明胶替代品,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醇(PVA)、淀粉等材料。胶囊除了作为口服原料药的载体外,还可以用于装载吸入性的干粉(如临床上常用的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仅可供吸入,不能用于口服)、阴道给药载体(如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等等。

  胶囊包裹的药物要发挥药效,就需要在及时崩解后释放药物。那么,胶囊在体内崩解需要多少时间呢?《中国药典》规定,硬胶囊应在30分钟内崩解,软胶囊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

  事实上,以明胶为基质的软胶囊可在酸性的人工胃液中进行崩解。而肠溶胶囊则需要进入碱性的小肠后再崩解,一般要求在盐酸溶液中2小时胶囊壳不得出现裂缝或崩解现象,而在人工肠液中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对于结肠肠溶胶囊,则需要在盐酸溶液中2小时不得出现裂缝或崩解现象,在pH6.8的磷酸盐溶液中3小时不得出现裂缝或崩解现象,而在pH7.8的磷酸盐溶液中1小时内全部崩解。

  那么胶囊是否可以掰开呢?这就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来判断了。事实上,有的胶囊是可以掰开的,例如双歧杆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胶囊)。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胶囊是不可以掰开的,这是因为:

  ①胶囊中包裹的药物具有较大的刺激性、气味重、味较苦的,或者可能刺激食管与胃的,不宜拆开服用,如多西环素、利福平、布洛芬、双仑磷酸钠等。

  ②肠溶胶囊不宜掰开服用,因为部分药物在胃酸中可能会被破坏或对胃部产生较大的刺激性。

  ③缓、控释胶囊也不宜掰开服用,由于该类药物需要缓慢、平稳地释放,以避免多次服药及血药浓度的上下波动,一旦掰开服用会导致药物浓度忽高忽低而诱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

  值得一提的是,据不完全统计,25个成人中就有一个人存在吞咽困难。对于患者而言,大约有1/3的人在服用药片或者胶囊时会出现窒息、呕吐或者阻塞喉咙等吞咽困难的问题。事实上,在服用胶囊时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谨记:

  ①服用胶囊时尽量采用直立站位或保持上半身的直立。

  ②在服用胶囊前,先喝一口水润一润嗓子,避免吞咽时胶囊粘在食道上,接着将胶囊放入口中,喝水将其吞下。

  ③我们的惯性思维是,吃药时头往后仰可能有助于吞服药物,但实际上采用前倾法更加有助于顺利地将胶囊吞下,其步骤是:首先将胶囊放在舌头上,然后喝一口水,不要马上咽下,将下巴向胸口倾斜,让胶囊浮到口腔后部,然后吞下(见附图)。

  ④送服胶囊时不宜采用热水(水温稍低于40℃为佳),以免导致胶囊壳软化而不利于吞咽。⑤吞服胶囊时应该用足量的水送服,一般以200~250ml左右为宜。最好先喝50ml左右的水,润滑后再以200ml左右的温水送服。

风采人物
2021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
2020年上海食品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