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专家伴你行
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首页

要闻

视频

政策发布与解读

基层动态

风险交流

科普在线

专题

专家伴你行
首页 >> 科普在线 >> 专家伴你行
疫苗、血液制品,您该了解这些!
2023年08月16日 13:28 来源: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

  实话石说

  “实话石说”栏目,是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与黄浦区政协委员、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药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石浩强同志合作的安全用药科普专栏。

  如果您有用药方面的困惑,欢迎底部下方留言或关注同名微博“石浩强教你合理用药”【粉丝数过百万】,进行提问哦~

  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作为原料,应用传统的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主要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产品,包括疫苗、抗毒素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等等。近期的长生疫苗事件、江苏金湖疫苗事件及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事件,使得疫苗与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越来越成为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疫苗是用于各类病原性微生物制成的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接种合格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力(抵抗力),从而帮助人们预防一些具有致死性或着对人体伤害较大的病毒或细菌侵袭的疾病,常见的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等等。最早的疫苗是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在研究感染牛痘后的挤奶女工时,偶尔发现通过接种牛痘会使人们获得对天花病毒免疫力的实验而发现的,之后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等众多的品种不断地被发现,使得人们对于一些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病原性微生物有了很好的预防手段。

  但是,疫苗对于人类来说属于异性物,不良反应在所难免。即使是灭活的疫苗或者减活的疫苗均有可能在接种时引发人类出现红肿、疼痛、硬结、发热及乏力等症状,但多数是一过性的,短时间内即可缓解。当然也有极少数人可能由于注射了疫苗而出现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等严重反应。事实上,接种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与疫苗制备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如灭活不完全)、疫苗被致病因子污染、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等因素有关,也与疫苗的使用是否合理休戚相关。

  合理的使用疫苗首先应当明确接种对象,如百日咳疫苗仅为6岁以下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为暴露后或者高度暴露风险的患者才需要接种。其次,疫苗的准备要得当:注射用疫苗使用前应当充分摇匀,而对于热敏感的口服疫苗则应当避免用热水送服,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糖丸、轮状病毒疫苗。还有,疫苗应当在正确的储存条件下存放,如一般注射用疫苗需在2~8℃条件下冷藏,开启后及时注射,一般不能超过1小时。如需暂时放置也应在相应的条件下保存,且严格避免冻结。接种时,接种部位与注射深浅也应得当,如百白破应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A型流脑病毒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此外,在接种疫苗时应当避免相关的禁忌症。感冒、发热的患者应暂缓接种;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不能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乙脑和流脑疫苗;免疫缺陷患者、白血病患者、化疗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应当接种活菌苗。妊娠期妇女应慎重接种疫苗,其中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水痘疫苗禁用。对于疫苗中已知成分过敏的患者也不可以用。

  接种疫苗后,应至少在医院观察半个小时,期间医护人员作好抢救准备,以免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接种后千万不可以饮酒,以免加重不良反应。对于需要多次接种才能获得稳定免疫力的疫苗,应当按规定时间定期接种,原则上可以推迟数日,但不宜提前。

  而血液制品则是医疗急救的基本药品,在重症急救、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次大战期间,为了救治伤员,催生了人血白蛋白的产生,随后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陆续进入临床使用,其合理使用也是非常关键的。

  血液制品也应当在相应的条件下进行保存,如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应放于2~8度的冰箱中冷藏。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应有相应的适应证与指标,不可盲目用药,仅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或方法均不可替代的患者。例如免疫球蛋白可用于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给药后可用于严重感染、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治疗,但千万不要把它作为营养剂或者免疫增强剂来随意使用,不能用于常见的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的预防。事实上盲目使用血液制品非但不会使患者受益,反而会增加其血源性感染的风险。目前临床上使用血液制品都会严格控制其给药指标,如人血白蛋白在使用时要求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25g/L。

  在注射血液制品前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稀释液进行正确稀释,部分药物需要预温后再复溶后使用,如人纤维蛋白原使用前应在37℃的条件下预温,以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并摇匀,再用带有滤网的输血器进行静脉滴注。

  临床上一般要求单人、单次、单独使用血液制品,不可与其它药品混用。在输注时,应当注意剂量是否适宜,如过量使用白蛋白可能引起患者组织脱水。同时应当控制输注速度,必要时缓慢滴注,一般不超过3ml/min,例如快速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可使部分患者的血液粘滞性增加,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大家应该明确,使用血液制品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轻度的皮疹、荨麻疹等,中度的发热、心跳加快、轻微呼吸困难及头痛,有生命危险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细菌感染及败血、休克等等,所以其用药一定要遵循“临床必需”和“利大于弊”的原则。一般在使用血液制品前30分钟可预防性地给予抗组胺药物,对于中、重度不良反应,应当马上停止输注并给与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烧药来缓解发热症状等。

  综上所述,疫苗可以帮助人们预防某些病毒或细菌地侵袭,血液制品则是在重症急救、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疫苗与血液制品的合理、安全、正确使用至关重要。

202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2022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