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专家伴你行
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首页

要闻

视频

政策发布与解读

基层动态

风险交流

科普在线

专题

专家伴你行
首页 >> 科普在线 >> 专家伴你行
甲氨蝶呤:从抗肿瘤“跨界”到风湿治疗的“明星”老药(上集)
2023年12月05日 16:37 来源: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

  本文分为上下两集,该篇主要介绍甲氨蝶呤的前世今生与治疗剂量,下集将介绍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和起效疗程,敬请期待!

  有些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者在服用甲氨蝶呤片(即MTX)前,看了药品说明书后往往会产生疑问:自己明明是类风湿关节炎,医生为什么会开具抗肿瘤的药物给我呢?是不是开错了呢?

  如果将这一问题去询问距今75年前将甲氨蝶呤开发出来并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美国病理学Farber教授,他可能也会感到非常吃惊,但目前甲氨蝶呤确实是更多地被运用在风湿病的治疗领域。这一老药新用的方法在临床上也并不罕见,例如米诺地尔就是为治疗高血压而研发的药物,但目前主要用于脱发的防治。

  事实上,在Farber教授意外地发现了甲氨蝶呤后的75年,该药仍然是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选择,例如各种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风湿病、皮肤病等,“明星”药物当之无愧。这其中,目前的临床指南推荐甲氨蝶呤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第一治疗选择。

 

  甲氨蝶呤的前世今生

  追溯历史,早在1945年,美国生化学家Subbarow教授已经能合成各种形式的叶酸,并从肝脏的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叶酸衍生物”,还发现将该种“叶酸衍生物”给予实验室的肿瘤小鼠后,肿瘤会逐渐消退。但研究人员并没有马上意识到他们给老鼠的制剂中含有一种略有不同的化合物,事实上这种化合物是叶酸的拮抗剂,会导致肿瘤细胞叶酸缺乏而破坏其DNA合成,导致肿瘤消退,即该物质可通过拮抗叶酸代谢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Farber教授和他的同事组织了对晚期癌症和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试验,希望能治愈他们,但结果却是毁灭性的。但科学家们并没有被挫折所击败,他们更加努力,始终坚信竞争性剥夺肿瘤细胞的叶酸可以阻止肿瘤生长。

    之后,Subbarow教授的团队又成功地合成了两个重要的药物分子,即氨基蝶呤和氨甲蝶呤来竞争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叶酸合成。Farber教授就用这两个化合物成功地治疗了儿童白血病,并在1948年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论文。后期发现,氨基蝶呤分子不稳定,合成难度大,而相对稳定的氨甲蝶呤则成为了临床更为常用的药物,它被重新命名为: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第一篇报道出现在1951年,当时美国医生Gubner教授等人发现该药具有抗炎和抗增殖的作用,但86%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停药后出现复发,目前看来主要是与治疗剂量和个体差异有关系。美国科学家Hoffmeister教授则是使用低剂量甲氨蝶呤的先驱者。他在1972年发表摘要介绍了2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每周给予10~15mg LD-甲氨蝶呤,效果显著。之后的1983年,Hoffmeister教授又发表论文,讲述了78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15 mg/周的剂量肌肉注射LD-甲氨蝶呤的治疗经验。不过当时的人们普遍质疑:“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有毒的抗癌药物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这一良性疾病?”。尽管如此,鉴于其可靠的疗效,1986年甲氨蝶呤还是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氨蝶呤的治疗剂量

  虽然目前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搞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低剂量(毫克级)的甲氨蝶呤适用于自身免疫性和炎性疾病,而高剂量(克级)的甲氨蝶呤则常用来治疗各种肿瘤。

    2018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RA)诊疗指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是单用及联合治疗的“锚定”药物。治疗的口服剂量通常为7.5~20mg/周,可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来进行剂量调整,最大剂量可达25~30mg/周。在使用甲氨蝶呤治疗时,建议每周补充叶酸5mg,从而尽可能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一般在服用甲氨蝶呤24小时后再补充叶酸。

202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2022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