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风险交流
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首页

要闻

视频

政策发布与解读

基层动态

风险交流

科普在线

专题

风险交流
首页 >> 风险交流
一人感染,全家都要治!张文宏:家里这样吃饭,看到的全是病菌!
2021年12月14日 12:33 来源:科普中国

  一人感染,全家都要治!

  说得就是幽门螺杆菌,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检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可能全家都要引起注意!这是由于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而我们家庭共餐饮食方式极易导致全家感染性。

  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仍达约50%,据此推算,大概一半国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也被认为是胃癌的元凶之一。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定为I类致癌因素。

  一人感染全家都要治!

  近日,《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与管理共识报告(2021版)》在消化道领域知名医学期刊《GUT》(胃肠病)发布,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家族性疾病。

  其中共识提出的这5点,大家要特别注意:

  1.家庭内传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家庭内传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家庭成员的感染风险与家庭生活习惯、种族、卫生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家庭规模等有关。中国与全球的大量研究均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当父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其子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升高;配偶之间和同胞之间也存在传播现象。

  2.幽门螺杆菌在家庭内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幽门螺杆菌在家庭中传播的形式有三种,主要是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口-口传播”,共用同一食物器皿、咀嚼食物喂食;食用受污染的肉、牛奶、蔬菜等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卫生习惯差等。推荐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食用健康且安全的食物,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

  “共用器具传播”,共用食品容器或牙科设备等。建议清洁食品容器并使用安全的牙科设备。“粪-口传播”,食用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以及井水等未经处理的水。预防建议仅食用卫生、安全的食物和水。

  3.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经治疗很少痊愈,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时,其他成员感染风险增加,但是否感染与接触的亲密度和遗传背景有关。

  4.大多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途径,主要由父母尤其是母亲传播。中国多地调查研究结果提示,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家庭中所有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根除治疗国际共识普遍建议,除非有抗衡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消除感染源,降低人群感染的可能性,并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出现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风险。

  张文宏:

  家里这样吃饭

  我看到的全是病菌!

  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提到:家里要实行分餐制,除了预防新冠,更是要预防幽门螺旋杆菌传播。

  张文宏教授说道,“我见不得混在一块的吃法,一起吃饭用一个筷子夹菜、喝酒,你看到的是杯子、筷子,我看到的全是病菌。”

  张文宏表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分餐制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说吃中餐都是“伙”在一块吃的,中餐也分餐,就看如何看待这个事情。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外,分餐制对阻挡疾病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用公筷

  到底有多不卫生?

  此前,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11位专家,就为此专门去餐厅做了一个实验!

  用不用公筷,到底差在哪里?实验小组就近选择了一家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分别是:1.凉拌黄瓜2.盐水虾3.干锅茶树菇4.炒芦笋5.咸菜八爪鱼6.香辣牛蛙

  他们把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另外,还特意点了一道菜,作为空白对照。

  吃前,疾控工作人员带上无菌手套,用酒精灯对镊子进行消毒,采集了饭菜样本,这一采集就是40分钟。

  接着,就是“烧脑”的吃饭环节!夹取同一道菜必须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交替进行,每次吃还要心里“计算”着,为了保证筷子碰到菜的次数是一致的。

  饭后,疾控工作人员又进行了一次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

  然后,就是等待48小时的菌落培养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对比“公筷”和“非公筷”两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总数,“非公筷”那一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组!而且,有的甚至差出10多倍,比如干锅茶树菇这道菜。

  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用公筷会明显减少菜品中的细菌污染,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一方面大家可能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递到菜品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尤其是冷菜),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细菌滋长的机会。而病菌的传播,也就意味着疾病的传播。

  经历疫情,希望能改变我们的一些观念和习惯。至少在公筷的使用上,不再是一个口号。使用公筷或分餐,并不意味着失去了情谊和不符合传统文化,大家还是一桌吃饭,一起分享美食,只不过多了一道盛饭的工序而已。

  这一道工序,实现也很简单,比如:在每一道菜上加公筷或公勺;在家中把饭菜直接分装到家庭成员各自专属的餐、饮具中。多了的这一道盛饭的工序,却保证了所有人的健康。

风采人物
2021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
2020年上海食品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