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首 页 >> 要闻
两年半出台四部法规 上海布“天眼”共治网络订餐
2017年03月30日 15:43 来源:东方网

图片说明:上海市食药监局就网络订餐安全问题开会讨论

  “这个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应用系统里,应该加入风险反馈一栏,对差评的商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记者见到上海市食药监局食品餐饮监管处副处长张磊时,他正在通过手机微信群,和网络第三方平台沟通系统建设的细节。和网络第三方平台通过工作群进行沟通已经成为他每日工作中的“规定动作”。

  张磊所在的这个处室负责全市餐饮企业和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他告诉东方网记者,从2014年网络订餐平台兴起以来,与网络第三方订餐平台相关的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不断“扩大阵地”,两年多的时间,相关业务已占到他工作内容的1/3。

  网络订餐平台的兴起在满足了消费者便捷用餐需求的同时,也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与其他行业不同,网络订餐这一新兴业态的“野蛮生长”可能导致上海这座特大城市食品安全风险的“激增”,直接影响市民百姓的健康安全。如何跟上新业态的发展,考验着“互联网+”时代政府管理的智慧,张磊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动脑筋花心思,力争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让市民获得便捷的体验。

  为网络订餐上“夹板”成全国“首个吃螃蟹的人”

  “说我们那时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都不为过”,回忆起全国首个《网络订餐管理意见》出台的过程,张磊这样感叹。

  2014年下半年起,网络订餐呈现井喷式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生食蔬果、现制饮料等易腐败食品无冷链配送;网络订餐平台放任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差的无证餐饮入网;入网餐饮单位超负荷加工,10余平米的厨房中每天加工1300余份膳食……监管中不断发现的问题就像“鞭子”不停敦促着管理部门拿出对策,终结网络订餐监管空白的局面。

  2014年11月,上海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个关于网络订餐的管理意见,踏出了上海探索建立网络订餐监管机制的一步,明确提出入网餐饮单位应该取得合法资质后经营,网络订餐平台应审查和公示入网餐饮单位资质证明等要求。

  这一意见被业内人士认为为《食品安全法》提供了参考性的意见,2015年4月,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中也包括平台应对入网餐饮经营者开展资质审查等内容。

  2014年11月,上海发布了全国首个《关于加强第三方平台网络订餐管理的若干意见》。

  2015年4月,国家层面的《食品安全法》出炉。翌年7月,配套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推出,提出平台对入网餐饮经营者开展资质审查等规定。

  2015年12月,上海市食药监引发了《关于鼓励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采集和应用政府食品安全数据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鼓励第三方平台建立平台入网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状况大数据分析工作机制,鼓励将政府监管信息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2016年6月,《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再度明确“鼓励第三方平台将平台内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许可信息与政府监管部门的许可数据进行比对,提高资质审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017年1月,《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正式通过,其中单设了网络食品经营的章节,将这一法律保障从部门规范上升为地方法律。

  部门管理规范不断更迭的版本,见证了上海食药监管理部门两年多来的工作进展,这既是法律完善的过程,也是监管工作持续发力的过程。

图片说明:上海市食药监局通过与平台对接大数据共治食品安全

  放下身段“融入”平台数据打通监管盲区

  解决了法律规范明确“高压线”和“准入门槛”的问题,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

  在针对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对入网餐饮单位资质审查检查中,上海市食药监局发现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大众点评、外卖超人等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上均存在无证餐饮单位,平台并未尽到审查资质的义务。

  在开出行政处罚的同时,张磊也收到了平台的“吐槽”:没有数据信息、没有专业知识,平台根本不具有审核入网餐饮单位资质的能力,甚至连最基本的辨别证照信息真伪都做不到。“罚不是目的,单靠处罚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张磊认为,“治标”与“治本”应同时进行。

  此后,一方面,针对企业希望了解的证照辨别等基础知识,张磊和他的同事们编写了图文并茂的指导手册,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示“简单粗暴”地普及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将政府监管数据与企业数据打通,通过对接使网络订餐平台对入网餐饮单位资质审查更为精准有效。

  “改革试验田”浦东新区率先开始尝试与第三方平台“饿了么”进行数据对接,闵行、长宁等区市场监管局也纷纷探索“对接点”。如今,在饿了么、大众点App上,市民可以点开具体的餐饮商家就能看到代表卫生状况的“表情”提示,以及由市场监管部门实时更新的证照资质、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等权威信息数据。张磊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上半年,上海各网络平台共清理网上无证餐饮单位4.2万余户次。

图片说明:上海市食药监局通过编辑手册帮助平台辨别证照信息的真伪

  全网布下“天眼”社会共治解决食安问题

  数据的对接不仅在打通信息孤岛、填补监管盲区上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也逐渐成为监管部门发动市民、商家“共治”,获得监管线索的来源之一。

  “消费者的评价数据蕴含很多有价值的线索,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构成数以千万计的‘监督员’,就像街面一个个‘天眼’探头”,张磊告诉东方网记者,目前上海市食药监局正在试点一个名为“餐厅市民评价大数据平台”的APP,该系统会智能检索分析出用户在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等网络平台上的评价,继而形成负面信息线索库,让政府抽查有的放矢。

  未来,这一平台还将持续推出2.0、3.0版本,计划全面接入各大网络餐饮平台的信息,在评价选项中增加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关键词、选项,同时以大数据技术分析市民评价中的食品安全负面信息。

  “监管部门可根据不同的条件,对差评商户进行针对性检查。”张磊说,未来基层所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全市的食品安全情况,通过这张“天眼”网络,让违法者无处遁形。

  业态发展快、遇到的新问题也是接二连三,“老法师碰到新问题”的局面在食药监监管人员的工作中可谓是家常便饭。《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实施后,订餐配送员该如何加强监管、已经取得备案的网红小餐饮店能否上网络平台、严把入网资质后出现的“幽灵餐厅”怎么查处……对于张磊和他的同事们而言,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征途”不过刚刚启程。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