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病吃药后,除了药物能否及时见效之外,恐怕还有不少人担心药物是否会出现副作用。什么样的药副作用比较大?购买时如何挑选药品才能避开副作用?相关专家提示:药名上如果出现扑、敏、苯、啉、麻、美等字的时候,要谨慎购买。
敏、扑、苯:司机不宜用
名字里带有“扑”、“敏”、“苯”的药具有一定的中枢神经抑制性,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嗜睡、困倦等症状,所以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服药期间最好保证休息。
麻:高血压患者不宜用
药物成分中的“麻”指的是含有伪麻黄碱,伪麻黄碱有助于减轻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炎及鼻窦炎引起的鼻充血症状。
但是伪麻黄碱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导致血压、血糖、眼压增高,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和眼压高的患者应慎用。
酚:肠道溃疡者慎服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常用退热药,但它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某些消化道溃疡患者服用时,存在出血风险。这类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服此类药期间还应避免饮酒及含酒精饮料,以免使其生成的一些代谢物与肾细胞结合而伤肾。
美:支气管炎患者慎用
右美沙芬是临床常用的中枢性镇咳药,含此成分的复方药物通用名大多含有“美”字。
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患者痰多时应慎用该药或含该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因为它具有的镇咳作用可能影响痰液排出、堵塞呼吸道,或使用右美沙芬时应同时服祛痰药。
清热:风寒感冒别用
清热类药物适合风热感冒的患者服用,不适用于风寒感冒患者服用。
清热是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
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
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
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
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
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
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因此,清热类的感冒药不适于风寒感冒患者服用。
解毒:不能长期服用
牛黄解毒丸等药的“解毒”作用能改善感冒时的上火症状,但它们并非感冒药,如果长期服用对身体反而不好。
中成药类的解毒药一般都含有清热成分。服用双黄连口服液的同时不宜再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同样,风寒感冒患者也不宜服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的人、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还需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方式可大致初步判断药物禁忌。但药物具体用法、用量应遵循医嘱,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