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要闻
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首页

要闻

视频

政策发布与解读

基层动态

风险交流

科普在线

专题

要闻
首页 >> 要闻
“速冻”天带来急诊小高峰 专家支招三类人群如何健康保健
2021年11月10日 13:46 来源:解放日报

  11月7日10时45分,上海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这是寒潮预警信号自2004年诞生以来,在上海最早被拉响的一次。11月8日早晨冷锋过境后,市区最低气温只有5摄氏度,郊区最低仅2至3摄氏度,最高气温也只有10摄氏度。

  在被“速冻”的上海,如何保证安全健康入冬?记者采访多家医疗机构的急诊专家带来健康小贴士。

  高血压患者

  避免血压波动注意保暖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数量基本仍与往日持平,但高血压患者有少许增加。急诊科主任毛恩强解释,患者数量激增通常约在寒潮来临后的3至5天后出现,主要常见病种是心脑血管疾病,次之是呼吸系统疾病。

  毛恩强说,寒潮来临,高血压患者首先应该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每日多测量几次血压,并及时调整药物。“气温骤降,血压波动,因此中老年人群出门最好全副武装,除了口罩之外,手套、帽子、围巾都要穿戴好,避免因血压异常波动带来脑梗发作的风险。”

  体弱人群

  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副主任医师陆健介绍,气温急速下降后,体内代谢水平升高,血糖血脂也可能进一步升高,甚至严重者会引起体内“多米诺骨牌效应”,免疫力下降后,导致基础疾病进一步加重。

  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的“体弱人群”,第一应注意日常保暖,第二出行必须佩戴口罩,第三应做到健康饮食,推荐低脂、低盐、低油饮食。

  哮喘患儿

  避免刺激食物和剧烈运动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截至中午12时,儿内科门诊挂号数已超过500人次,就诊量较平日小幅上升。门急诊科副主任邬宇芬介绍,患儿大多会在气温骤降后两三日表现出咳嗽、流涕等表现,同时,每一次大幅降温,都会使得哮喘患儿就诊量明显增高。

  邬宇芬提醒,孩子如果有哮喘史,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饮食,辛辣刺激类食物应该避免,同时,做好保暖、避免感冒也是预防哮喘的重要手段。“另外,冬季不宜让孩子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也不可让孩子的情绪起伏过大,否则都可能导致哮喘反复。”

风采人物
2021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
2020年上海食品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