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要闻
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首页

要闻

视频

政策发布与解读

基层动态

风险交流

科普在线

专题

要闻
首页 >> 要闻
转基因粮食能不能吃?
2023年05月23日 17:29 来源:上海市场监管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历来是关系民生根本的重要问题。

  转基因粮食

  转基因粮食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改造了遗传物质的食品,利用基因工程将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它生物的遗传物质,并将不良基因移除,从而造就作物更好的品质。通过改造,可增加转基因粮食的产量、提高抗旱、抗寒等特性。

  基因转移现象在自然界中原本就广泛存在,包括物种内和物种间的基因转移现象。植物界的异花授粉是物种内基因转移的典型现象。农杆菌侵染植物伤口的过程就是物种间基因转移的典型案例。

  转基因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基因转移,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自然筛选,所以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为了把生物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全球都对转基因植物制定了严格的安全评价机制。

  我国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规定从遗传稳定性、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三个方面进行检测。

  ●遗传稳定性需验证转基因作物的至少3个子代的基因组序列、蛋白表达情况及目标性状都是稳定的。

  ●环境安全性评价包括转入的基因是否存在基因漂移转移给其他植物的情况,抗虫害的功效评价,并且对环境中的益虫是否没有危害以及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大家最关注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它包括:转入基因后新表达蛋白的性质分析、毒理学实验、食用后的摄入量估算、致敏性评价、营养素分析、动物喂养试验、人群营养素摄入水平以及最大可能摄入水平对人群膳食模式影响评估等。从这三个方面经过大量的验证都过关后,方能取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转基因植物才能种植或进行加工,面向消费者。

  ※举个例子:

  转基因抗虫水稻,转移的是Bt杀虫蛋白基因。Bt杀虫蛋白,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就被广泛应用为微生物类杀虫剂,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

  遗传稳定性评价验证了Bt杀虫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水稻中稳定存在且没有转移到其他近缘种的情况。

  环境安全性评价验证了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在大田种植全生育期不喷施杀虫剂的条件下,抗螟虫效果达到95%以上,但对稻飞虱和叶蝉类等刺吸类害虫却没有毒性,且未发现其对周边生态环境植物等有任何影响。

  食用安全性评价对Bt汕优63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致突变试验、对动物繁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仔代的致畸情况、长期喂养转基因水稻对动物的生长、血液学指标、脏器等的影响。

  以上评价测试均通过,200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才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

·转基因标准物质

  为能更好地利用转基因技术,造福人类,防止在食品中转入对人体有风险的基因,利用核酸检测进行转基因品系鉴定,是保证转基因技术安全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转基因标准物质,则是相关核酸检测的“准星”:

  可以为转基因核酸检测方法研发提供靶标;

  可以对转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灵敏度,线性范围,靶向基因区域等进行确认;

  也可以为检测实验室提供核酸检测阳性伴随样品,预警假阴性或假阳性检测结果。

  在转基因标准物质的“加持”下,可充分利用转基因核酸检测技术,严格保证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最终缓解甚至解决全球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和有限生态环境承载量之间的矛盾。

  每个转基因品种都经过了科学严谨的评价实验,才能被批准进行种植和加工食用。转基因作物问世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通过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转基因植物品系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2022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
2021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