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要闻
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首页

要闻

视频

政策发布与解读

基层动态

风险交流

科普在线

专题

要闻
首页 >> 要闻
别让一粒感冒药,引发一场大事故
2023年12月21日 17:14 来源: 沪小康

  今早吃了感冒药,结果一上午又累又困……

  那幸亏你不开车哦,不然就变成“药驾”了!寒潮下,感冒的人可不少。

  当下寒流席卷,不少人感冒缠身。有些人在开车前服用了感冒药物,因此产生眩晕、嗜睡等不适症状,轻则路边酣睡,重则引发交通事故。

  在此提醒:

  “药驾”危险程度堪比“酒驾”

  1、什么是“药驾”?

  “药驾”,就是指驾驶员服用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

  不仅仅局限于上文提及的“犯困”“嗜睡”,“药驾”的危害因药物成分的不同而带来各种风险:

  有些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服用后可能出现嗜睡、眩晕等情况,很难集中注意力,开车时容易出意外。

  有些药物含有酒精,服药后开车无异于酒驾。

  有些药物会扩瞳,导致视物模糊,服用后可能视物不清。

  有些药物会导致定向障碍,服用后导致听力衰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同样会影响驾驶。

  2、有哪些药物会导致“药驾”?

  世界卫生组织曾列出七大类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这些药品后应禁止驾车。这七大类药品包括:

  1.抗组胺药

  (代表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

  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缓解人体的过敏症状,但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对驾驶影响较大。

  2.抗抑郁焦虑类药

  (代表药物:氯丙嗪、氟西汀等)

  这类药物用于焦虑障碍治疗或缓解焦虑及与抑郁症状相关治疗,用药期间会引起上腹不适、乏力、嗜睡、震颤、僵直、行动迟缓等不良反应,长期大量服用甚至会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3.镇静催眠类药

  (代表药物: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等)

  这类药物对病人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的效果,部分药物半衰期较长,服药第二天仍可出现后遗效应。

  4.解热镇痛药

  (代表药物: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布洛芬使用过量,会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服用阿司匹林可出现头晕、耳鸣、弱视、嗜睡、感觉异常、麻木等不适症状。

  5.抗高血压药

  (代表药物:可乐定、哌唑嗪等)

  高血压人群因服药不规律或用药剂量过大时,可能会产生低血压反应,引起眩晕、疲乏和无力,影响驾驶。

  6.抗癫痫药

  (代表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抗癫痫药物可能会抑制大脑神经元,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其不良反应表现为:嗜睡、眩晕、平衡失调、乏力、视力模糊和震颤等。

  7.降血糖类药物

  (代表药物:胰岛素等)

  降糖药有降低血糖作用,用药过程中可能引起血糖变化。低血糖是降血糖类药物治疗中最频繁发生的不良反应,而且常突然出现;使用胰岛素治疗可能引发胃肠道系统疾病、短暂的水肿与视功能调节异常,这些均可能危及驾驶安全。

  其实,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远不止这七大类。例如,镇咳药右美沙芬,可能引起头晕;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可能引起头痛、眩晕等;硝酸甘油和阿托品等,服用后容易造成视物模糊;治疗心衰的地高辛,服用后还会出现色觉异常。

  3、如何远离“药驾”?

  为避免“药驾”,根据医生建议,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驾车。

  另外,服药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有驾驶需求的人,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师,请医师避免开具会对安全驾驶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2.在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量、禁忌证”等,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3.不可超剂量用药。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4.若必须服用,应在服药后至少6-8小时后才能驾车,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头晕、耳鸣、视物不清、辨色困难、定向差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驾驶。

  一定要提高对“药驾”风险的认识,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配图来源:摄图网

202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2022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周